走活“产业棋” 念好“致富经”――正宁县特色富民产业帮助农民找到致富新路子

作者:佚名   来源:    时间:2017-06-13   点击数:     【字体:

近年来,正宁县紧紧抓住促农增收核心,把产业扶贫作为最根本、最长远的抓手,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增产增收并举,全力做大做强苹果、苗林、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特色产业开发促进农民多元增收。

扶持特色种养产业

坚持产业开发与双联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条件改善高度融合,全力构建以塬面苹果烤烟为主导、川区菜药苗木为支撑、林缘草畜养殖为牵引的产业化发展格局,重点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为脱贫致富夯实了基础。围绕打造30万亩优质绿色果品生产基地,采取商会牵头、企业(合作社)带动、政府配套、群众主体和果烟(药)套种促新栽、果沼畜循环可持续的栽培模式,新栽苹果3万亩,全县苹果累计达到21万亩,占到耕地总面积,基本实现了南塬户户全覆盖、北塬村村全覆盖。扶持3600多户贫困户栽植苹果6300亩,贫困村果园达到4.2万亩。2016年,苹果产量达到13万吨,产值5.4亿元,果农户均收入20775元;大力扶持发展规模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规模养殖户和家庭养殖场,走“果-沼-畜”循环发展和利用废弃窑洞集约化发展的新模式,新建窑洞养羊场41个,辐射带动1023贫困户发展养殖2.9万只(头);按照“扩大高原夏菜、提升设施瓜菜”的思路,由政府提供项目扶持,突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主体作用,在巩固提升四郎河川区万亩瓜菜基地规模效益的同时,辐射带动嘉峪河川、支党河川群众发展高原夏菜和设施瓜菜6.9万亩,带动川区1891户贫困户种植高原夏菜3800亩、设施瓜菜1800亩,贫困户人均增收1600元;按照“突出优势乡镇、培育重点片带”的思路,使群众分户零散种植向培育规模片带转移,全县种植中药材5.18万亩,发展万亩乡镇3个、千亩专业村10个,1100户贫困户户均种植中药材1.4亩。

壮大龙头企业助农增收

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民间融资等形式,积极鼓励兴办“农”字号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从“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建成以金牛公司为代表的果品加工企业、汇丰公司为代表的包装企业、圣世果业为代表的鲜果贮运企业、奥神洲公司为代表的果品出口创汇企业和以鹏达薯业公司为代表的蔬菜加工运销企业、康达肉食品加工公司为代表草畜开发企业、步天医药公司为代表的中药材加工企业。目前,全县共建办产业化龙头企业32户、大中小型果库16座,年贮果能力达到5万吨、加工苹果3万吨,生产包装箱3000万只;奥神洲公司、金牛公司等9户企业获得了自营出口权,苹果远销越南、泰国、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并在俄罗斯等欧洲市场占有一定份额,2016年出口创汇2.39亿元;深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组团参加兰洽会、西交会、上博会等大型节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立营销窗口20处。扶持建办苹果、草畜商业联合会5个,种植、养殖等经济合作组织64个,发展骨干会员5800人,建成农产品经销市场18处,培育电商网点340多家,发展农村营销服务组织350户,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强化服务促进发展

紧跟先进农业实用技术,成立了县乡科研推广机构,大力推广普及农作物良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暖棚养畜、饲草青贮氨化等实用新技术。结合双联脱贫攻坚行动,整合农口部门、产业商会技术力量和农民技术员,组建产业技术指导服务队118个,驻村开展到村到户到产业的精准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建立起了覆盖县乡村组户的技术服务网络。

创新机制增强保障

根据政策趋向、市场导向、立地条件和群众意愿,把产业布局和配套项目设计到村组、农户,列出清单,张榜公示,由政府组织实施,引导群众自主自愿投资投劳发展产业,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1200万元,采取基础配套、定额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对贫困户发展产业进行扶持和补助,变“独角戏”为“大合唱”,有效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群众发展产业缺资金的问题,探索推行金融支持产业“五种服务模式”(金融支持产业链、“由点到面”金融信贷全覆盖、整村产业贷款、担保抵押贷款、互助金融),协调发放涉农贷款21.73亿元,6912户2.76万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版权所有 ©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 2022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沣源路452号云南农业大学西校区国家工程中心

电话:0871-65229850,65229897  邮编:6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