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科技花开惠“三农”

作者:佚名   来源:    时间:2018-04-03   点击数:     【字体:

1月8日,朱有勇院士主持完成的“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推广应用累计3.4亿余亩,减少农药使用50%以上,成为国际利用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成功范例。

1月31日,杨生超团队首次实现灯盏乙素全合成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该成果是我省在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为云南乃至全国工业化生产灯盏花素提供了新途径。

这些只是云南农业大学众多耀眼成果的缩影。智慧火花的碰撞,持之不懈的一部分,躬耕田野的坚守,如春风化雨润滋了云岭大地,让广大群众得享农业科技带来的实惠。例如,魏红江团队与美国科学家合作克隆出世界首批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活性灭活猪,成功解决了异种器官移植临床化最重要的安全性问题,使异种器官移植研究迈出关键性一步;朱书生团队研发出三七林下有机种植技术,破解三七安全性和品质欠佳的问题,辐射带动了我省森林资源丰富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和劲松团队针对不宜热加工食品、农产品鲜食或贮藏保鲜中的微生物控制难题,联合研发出微酸性电解水食品质量控制应用技术,近三年来实现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覃鹏团队育成我省第一个达国家优质米标准的滇型杂交稻品种“滇禾优34”在云、贵、川大面积推广……

利用云南生物资源多样性的自然禀赋,发掘并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优势,让更多成果利农惠民,推动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是云南农大一直的坚持。这些年来,不断涌现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持续发力,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注入了发展新动能。

良好生态激励创新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产业兴。为什么云南农大能出这么多大成果、好成果?“优化项目布局,强化核心优势,增强产业支撑,注重科教结合,创新体制机制。”如何推进科技创新?云南农大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扎实。

云南农大校长盛军教授介绍,近年来,学校紧扣发展需求,加强统筹规划,不断优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社会科学、产学合作的科研布局,把高水平科技创新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形成对接产业的强大动力源,形成了 “三七生态种植技术与大健康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云南石斛产业转型升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重大科技项目。

其次,通过强化核心优势,去年学校植物与动物科学首次进入了ESI全球排名1%的学科,成为云南省4个进入ESI全球排名1%学科的高校之一;原创成果和关键技术也在2017年获得“双突破”。例如,成功克隆世界首批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活性灭活猪、茶功效和基因组研究成果及三七、灯盏花的全基因组研究成果均发表于所属学科领域一流国际学术期刊,这是学校历年来发表影响因子5以上论文最多的一年。

第三,学校坚持服务导向,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朱有勇院士牵头实施的中国工程院澜沧定点扶贫工程,开展了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早熟葡萄种植和畜禽养殖等技术示范,成效显著。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控技术、核桃林下丹参生态种植、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等一批代表性成果落地转化,共建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共建茨坝生物科技小镇等多个战略合作项目陆续启动,正成为加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此外,学校注重科教结合,以团队平台带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科技管理工作重点正逐步从单纯看项目、经费、成果向关注实际创新贡献和科研育人效果转变,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

三大“圈层”助力发展

2月4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科技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云南农大应发挥应有的作用。”云南农大党委书记吴伯志教授思考着,云南农大应凝心聚力,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强化创新,以新状态新作为,为云南实施乡村战略做出新贡献。

盛军认为,助力乡村战略实施,科技必须“强”起来。他描绘了一幅学校科技创新的“路线图”:着力打造“三大圈层”,通过多方发力,不断推出和整合新理论、新成果,开创一流科技、一流产业、一流转化的科技工作新局面。

以重大创新任务为牵引,依托高层次平台,打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一圈层”——科技创新能力核心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产品功效、动植物种质资源发掘等领域不断积淀基础,集成学科优势,持续发力;坚持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突破动植物育种、生态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大数据等领域的重大技术问题,切实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发挥智库作用,引领产业发展。

采取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加入重大研究计划、组建联合课题组等多种柔性合作方式,构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二圈层”——柔性合作圈。重点推进实施与汇源集团、华大基因、英国剑桥大学等的合作,加强动物基因编辑和体细胞克隆技术、鸡猪应用技术转化与示范等高端平台建设,实现重点突破。

以服务重点产业、脱贫攻坚地区为两个重要抓手,围绕优质稻米、热带亚热带玉米、核桃、茶叶、畜禽、中药材等重点产业,形成“第三圈层”——产业辐射圈。实施现代农业创新工程及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等一批专项计划,在服务产业上取得实效。

新闻链接:http://yndaily.yunnan.cn/html/2018-04/03/content_1211863.htm?div=-1

编辑:丁启林

版权所有 ©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 2022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沣源路452号云南农业大学西校区国家工程中心

电话:0871-65229850,65229897  邮编:6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