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2018年科技工作会

作者:李莉、潘伟荣、刘桂臣   来源:    时间:2019-01-08   点击数:     【字体:

本站消息 2019年1月8日上午,学校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2018年科技工作会,总结上年度科技工作成效与经验,动员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名誉校长朱有勇,校长盛军作专题报告,副校长葛长荣作科技工作报告,校党委书记吴伯志作总结讲话。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范源洪主持会议。在家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院领导、各学院部门主要负责人、科研人员代表参加会议。

2018年全校师生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乘势而上、狠抓落实,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进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做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年累计获准立项各项科研项目381项,新增科研项目合同经费2.32亿元;申请国家专利180余件,授权专利231件(其中发明专利27件);通过国家认定番茄新品种1个,通过省级新品种审定12个;共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4篇。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得教育部认定;国家辣木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获农业农村部批准。朱有勇院士澜沧扶贫工作得到全社会关注和认可;盛军教授获得云南省杰出贡献奖;李彤、魏红江、龚加顺入选第四批“云岭学者”;杨生超、林秋叶、董扬团队研究成果均发表在所属学科领域一流国际学术期刊。

盛军校长以《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占领大农业时代产业制高点》为题,全面分析了当前科技工作新形势、解读了科技工作者的新使命,阐述了新时代科技创新引领的立足点和突破口。他强调,2019年学校科技工作要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为契机,依托云南省重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八大产业、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战略机遇,瞄准未来农业发展方向,聚力优化农业制造,通力打造数字农业,合力拓展生物制造,依托资源禀赋,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成果质量,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云南农大在大农业、大生物、大健康领域的智库作用,引领云南现代农业发展。

朱有勇院士以《把论文写在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大地上》为题,介绍了澜沧科技扶贫工作经验和感悟。2015年以来,朱有勇院士团队扎根澜沧县竹塘乡,利用三七生物学特性与松树林下生境耦合创建林下三七有机种植体系,从源头解决药效质量下滑难题;运用旱季冬作高产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推广冬季马铃薯种植,把云南发展为我国冬作马铃薯最大产区;首创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一位院士专家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十个农民,100天学会从种植到收获、从加工到市场的一套技术,为脱贫致富创造内生动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知识产权处张熠处长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路径分析》为题,南京农业大学王思明教授以《农耕文化:农业院校人文社科又一新的增长点》为题,科技处杨生超处长以《更加注重贡献度的科技奖励机制》为题先后作专题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科技工作,突出2019年科技工作重点,吴伯志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抓好科研工作。新时期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为学校科技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科研工作,坚持把创新引领,用新思路谋划新发展,以新作为力求新突破。二是完善制度,注重质量,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把质量提升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建设,以实际贡献度为导向,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评价体系,坚持多元评价、完善分类评价,为提升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三是融合创新,更好服务行业产业、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科发展。要继续把提升融合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增强科技创新与行业产业、区域经济发展的融合深度,瞄准打造“三张牌”的要求,依托云南生物资源禀赋和学校办学优势,加强重大技术开发与产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服务行业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吴伯志书记强调,2019年是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化科技改革的重要一年。全校上下要就加强本科教育达成共识,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聚焦培养一流人才,谋划建设一流本科。要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围绕特色学科科研方向,着力多学科攻关,以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支撑特色优势学科培育与建设,加强科教协同育人,提升办学整体水平和层次。一要组织好科技创新专项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强化对学科建设和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在重点特色研究领域建立起以科研领军人才为核心,学术带头人、中青年科研骨干为主体的分工合理、协作高效的人才梯队。二要集中优势力量,围绕冬季马铃薯无公害种植、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普洱茶功能及新产品开发、生物制造技术、畜禽资源发掘利用、动物基因编辑与转化医学、重要单体化合物合成生物技术、土地整治、农业现代装备技术、生态农业文明、农业文化遗产与农耕文明、面向南亚东南亚农业合作等重点领域加强科技攻关,力争取得突破、产出重大创新成果,用创新质量和服务贡献有力支撑一流学科建设,服务一流人才培养,推动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

版权所有 ©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 2022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沣源路452号云南农业大学西校区国家工程中心

电话:0871-65229850,65229897  邮编:650201